六月问答:我厌恶我平庸的父母,我该如何面对他们?
- Sherill
- Jun 26, 2016
- 5 min read
我从小就是被羡慕的对象,成绩好,漂亮,人缘好,但父母一直是我的软肋。 父母都是家中独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外地,家里亲戚很少,父母在家时间不多,父亲是忙,母亲是要在外面玩,我从小便在亲情淡漠的环境中长大。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结交的人也是如此,于是他们竟常常自鸣得意,自以为较小学或初中毕业的人强了不少。父母亲都是工人,在我家乡那个小镇上算工资水平中等,但他们从来都保持着极尽可能的节俭吝啬。 那年我上初中,本可以去全市最好的初中,学费很贵,但是凭成绩我可以减免一部分,他们还是嫌贵,让我去了一所收费低廉的初中,那里学风师资都很一般,我在该初中一直保持前几名,但那样的环境,前几名的光环在我眼中真是暗淡,中考结束后,又是相同的问题,他们放弃了收费高昂的优秀高中,让我去了有奖学金的一般高中,如今高考结束,我考上了一所名校,但,我觉得本可以更好。 但他们却说我不懂事,父母与他们的一些朋友不同,没有麻将瘾,他们便常常告诉我,看我们给你提供了多好的环境,XX家妈妈天天打麻将,XX能学的好?XXX爸爸天天打他,你看我们打过你几回? 父母很市侩,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收银员多找20块可以让妈妈乐不可支几天,捡到钱更是能让他们当做不得了的事炫耀。 每当看到他们如此,我都会觉得很难受,很厌恶。 父母完全没有隐私权的概念,当我的日记被他们翻阅当做谈资时,我感到了从心底的无力。 我是个漂亮的姑娘,但一直很朴素,或者说,很土,一身都是劣质地摊货或是亲戚朋友家小孩的旧衣服,我从来没有旅游过,零花钱都是从饭卡上省出来的,很少有娱乐活动。 我真讨厌他们啊,我人生如此重要的前20年,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变得如此苍白。 父亲是个很老实的人,不客气的说,老实的过分,甚至愚昧。 母亲并不老实,她很漂亮,和别的男人有一些我也不太清楚的关系,说不太清楚是因为我不知道得47岁的女人是否还能有性生活,或许她和那些男人不过是玩玩暧昧? 我的野心很大,我希望出人头地,希望成为人上人,我不怕吃苦,但奋斗之余看到我的父母平庸肤浅的嘴脸,心头会涌上些许无奈,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能稍微对我有点帮助?我不敢奢望你们能给我提供广阔的人脉,但你们原本可以给我一些精神慰藉和稍稍好一点的物质条件(我们家并没有穷到那种地步) 是的,他们生我养我,他们是爱我的,但我实在无法爱他们,连停止厌恶都做不到。我该如何面对我从心底看不起的父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只有靠近并正视痛苦的根源,我们才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 题主从小到大一直渴望更好的学校,更能挑战到自己的竞争,以及更优秀的同伴,但无奈父母做决策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与你不同,你内心“我本可以更好”的感受逐年累积,也积蓄了更多“才华不能最大化发挥”的遗憾和沮丧。这些体验叠交在一起,对你自尊心的发展影响不言而喻。 你会发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想要摆脱这种心理上的“憋屈”(从你的问题描述中,你的情绪不适体验中包括了“愤怒””自卑““伤感”“纠结”“委屈”“不甘心”“内疚”“羞耻”等等情绪)。我们都知道,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始于准确认知这个问题,找到根源,再对症寻法,才能有效解决。可惜的是,当人谈及心理不适和内在痛苦时,我们往往是将自己与自己的冲突对抗,以及内在平和(inner peace)的丧失,外化为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和对抗,压迫与疏离。 从根源上说,题主对父母的厌恶其实是一部分的自我厌恶,以及对自我过往的不接纳(比如没能拥有自我价值感实现的体验,可能使得你更加渴望你没能拥有的),导致wishful thinking假想”若我有不一样的成长或出生背景该多好“;对“看不起”情绪的敏感性是一部分的自我羞耻感,其中包括自责倾向/自我压抑/自我苛求。 这两个心理状态都让题主困扰,觉得自己被束手束脚,不能透彻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充分实践自己”努力”的价值。这种痛苦会伴随你直至你经济独立,对这些痛苦的思考和消化更将决定你的自我认知可以多大程度上靠近强大和完整。那时你会发现解药其实不在父母那里,他们是否变好不重要,你的wishful thinking(即假若父母如何如何)是否成为现实也不重要,束缚你的力量大多根源于你自己的内心。 因此,你需要的帮助不是“该如何面对我从心底看不起的父母”;你需要的,是分别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该如何面对有这样父母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要知道,我们对吃不到的葡萄,不仅会把它想象的格外的酸,也可能将其想象的格外的甜。好学校真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你的学校给你带来的全是限制,你的父母真的可以轻轻松松不给你增加其他压力的前提下送你进入更好的环境,这些都是事实吗?还是只是观点?你如何分辨事实和观点?又如何能客观审阅自己的观点,辩证思考?眼下你要怎么做,才能让事实尽量多的朝有利自己成长的方向发展? 2. “面对这样的自己的时候,我有那些情绪?” --泄气?自责?羞耻?迷失?好好体会这些情绪,尽量完整的体会这些情绪,如果有难度也可以寻找咨询师帮助探索,完整了解和体验方方面面的感受可以释放过往的自我压抑,减少你前行的阻力,更有效的促进你的理性认知和独立人格发展。 在咨询室里,当来访者表达厌恶或反感等情绪,尤其是那些压抑许久深植内心的负面情绪时,我会陪伴来访者细细体会这些负面情绪的方方面面,继而更多靠近痛苦的根源,找到解脱的路径。我发现,当来访者表述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通常不可避免的在言语中穿插表达其他内容。--- 和题主相似,虽然核心是在表达对父母的厌恶 甚至鄙夷,题主用大量叙述表达自己的优秀/无辜等内容。其实这样的叙述风格有很强的代表性,因为当我们开始正视自己,但尚无法拥有强大自我来坦然接受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牵起羞耻心,无助感,孤独感,和部分愤怒或抑郁的情绪。这些情绪需要我们在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也不断的为自己辩解和“代言” (tendency to explain oneself)过往的受训经历和咨询经验告诉我,在安全的环境下释放压抑的负面情绪,正视这些情绪所蕴含的深层次自我认知,往往带来巨大的诊疗进展,提升心理疗愈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内心成长的有效性。 但说实话,这个半生不熟的状态确实挺痛苦的。人进入成年早期,拥有了一部分的自我意识,也开始渴望更多更完整的自我发展,但尚无法到达完全的自我接纳,要往前走就不得不感知和释放长期压抑的消极情绪,这着实是个痛苦的开端,但这样的自我接纳挑战其实是无比珍贵的成长机遇。它帮助你获得独立,让过去的一切拥有意义。 未来你再回头看,愿那时强者如你,透彻收获过往痛苦带来的有容乃大与平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