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

在青春期最变幻莫测的年岁里,我从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嫩,一个人欢呼雀跃充满期翼的飞奔到北美大陆,在多伦多的一所国际中学里,不够优秀不够自信不够敏锐的我,开始了彼岸的别样成长。
异国的经历像是两条辫子盘起的发髻。一条是我逐渐脱离稚嫩,听说顺畅,轻车熟路,底气十足;另一条是我午夜梦回,在惧怕失败,逃离压力,迷失自我的噩梦中惊醒,不知所措。这发髻宛如我东方人的面孔, 在离乡岁月的洗礼中,在东西文化的融合中,驻守我灵魂深处,时时推动我在文化过渡的阶段,在重建自我的旅途上,去深刻了解,洞若观火,解放自己。
多年后,当我重新回归学生群体,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去引导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更全面和坚强的成长,我深刻意识到,情商教育,尤其发展低龄化情商基础培养的重大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有着职场成功和幸福感受的人背后都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与人相处,平静、坚持、自信、乐观、内心成熟、富于坚韧力等。曾几何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是人们内省修身所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
其实中国先贤很早就有了“万物皆具于心”的哲学思想和“人皆可以成尧舜”的教育期待,但一路走来,我们并没能形成整套的能被实验重复验证的现代科学教育体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在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满足之后,进入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更高阶段。我们的孩子对存在感的渴望,对个人价值和个人梦想的追求,使得他们有着更多不同于过去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获得有效帮助并得到心性的提升。他们需要受益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科学专业方法的引导下,收获情商教育的巨大价值和终身影响。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对孩子饱满的爱和无垠的期待,将切实的帮助两代人之间的共同成长,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中保持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整个家庭更紧密的连接和更温和的相爱。
愿我们共同追求成长,守护希望!
Sherill Ren 任欣妮 2015年7月1日 美国 西雅图